6月26日,工業與資訊化部辦公室發布的《關於深入推進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的實施方案》指出,到2027年,推動制修訂綠色低碳領域標準百項以上,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業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成份
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室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資訊化主管部門,相關行業協會、標準化技術組織和專業機構:
為實際發揮標準對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領域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健全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我部組織編制了《關於深入推進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產業、本領域實際,在標準化工作中執行。
工業與資訊化部辦公廳
2025年6月13日
關於深入推動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關於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要求,深化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化工作,健全支持完善綠色碳化標準。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堅持系統觀念和目標導向,以實現碳達峰目標為引領2027年,推動制修訂綠色低碳領域標準百項以上,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基礎更加牢固,標準體系更加健全,標準化對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發展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二、標準急用攻堅行動
加強碳足跡核算標準供給。以市場需求迫切、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產品為重點,按照團體標準先行先試、逐步轉化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的原則,積極推進重點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制定,穩步有序擴大覆蓋產品範圍,條件成熟的可直接製定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對實施基礎好的團體標準採信為業界標準或國家標準。
加快補齊資源綜合利用標準短板。圍繞冶金渣、化工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等大宗工業固廢,制修訂源頭減量技術標準和評估標準,以及綜合利用技術和產品標準,著力推動大宗工業固廢在製備建築材料、路基材料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加速制定無廢園區、無廢企業相關標準,引導重點產業工業園區及企業加速無廢化轉型。積極推動退役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等新型固廢精細化拆解與低成本、規模化綜合利用標準制定,拓展新型固廢綜合利用新路徑與新場景。持續完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加速電動自行車廢鋰離子蓄電池綜合利用標準研究。加大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及產品標準供給,拓展標準適用產品種類及規格。加強重要機電產品再製技術標準制修訂。
標準急用攻堅重點任務
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依照急用先行原則,優先聚焦鋼鐵、電解鋁、水泥、化肥、氫、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和電子電器等重點產品,以及其他減排貢獻突出、市場需求迫切、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工業產品,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積極推動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等標準開發。
資源綜合利用標準。聚焦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產業制定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建設指南標準。重點修訂磷石膏深度淨化、赤泥分質降鹼等源頭減量技術標準。制修訂固廢源頭減量效果評估標準。制修訂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標準及產品標準,赤泥萃取鐵、鋁等技術標準,以及赤泥製備粉體材料、膠凝材料、建築陶瓷材料等技術標準及產品標準。制定熱解法、溶劑法光伏組件綜合利用標準,退役風機葉片破碎分選技術標準。制修訂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以及電動自行車廢鋰離子蓄電池規範儲存、安全放電、拆卸拆解、再生利用等技術標準。圍繞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膠、廢舊輪胎、廢紙、廢舊紡織品等量大面廣的再生資源,制定廢料檢測、來料加工和成品品質等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加速制定機電產品舊件檢測、無損探傷、表面修復等再製造標準。
三、標準創新引領行動
加強綠色低碳產業培育標準引領。加速工業綠色微電網、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化合物應用、中低溫餘熱餘能高效利用、超長壽命高安全性儲能電池等多能互補利用標準制修訂,加大工業領域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積極推動多種類異質可燃固體廢棄物取代燃料、惰性電極、新型催化、綠色合成、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及固碳等一批產業鏈共通性關鍵技術標準研究。加速推動完善光伏、新能源汽車、綠色智算、綠色船舶、綠色航空、綠色電力設備、綠色輕工業、環保裝備等領域標準體系,支撐綠色發展新動能培育。
強化數碼化綠色化協同標準支撐。積極推動資料中心、通訊基地台和通訊機房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標準制修訂。突破人工智慧、區塊鏈、識別解析等數碼技術在製程、供應鏈等精細化綠色管理應用標準,以及數碼化能碳管理、工業互聯網賦能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綠色生產、精細化管理等標準。進一步推動污染物監測、能耗和碳排放管控、虛擬製造、彈性製造等數碼化綠色化協同技術標準開發。
標準創新引領重點任務
新能源產業鏈標準。推動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工業副產氫、氫冶金、清潔低碳氫化合物合成氨、甲醇、航空煤油等標準規範研製,完善水電解制氫、氫燃料電池及氫動力軌道運輸等氫能裝備相關標準。推動重點產業領域光伏、風電、新型儲能等新能源及再生能源應用,以及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應用等技術標準規範修訂。
關鍵共性技術突破標準。著力推動惰性電極、濕法陰極、多極槽技術標準研製,以及電解鋁柔性電解、鋁電解槽能量流優化及餘熱回收、多種類異質可燃固體廢棄物替代燃料製備水泥、儲能儲熱裝置與企業煤氣發電、餘熱發電耦合等技術標準研製。加速電弧爐、電鍋爐、電爐窯、電加熱裝備、熱泵、高功率電儲熱鍋爐等電能替代製程設備標準開發。加速完善環保裝備產品性能、應用選用與效果驗證標準研製,建立優質企業培育及產業群聚評估類標準體系。推動制修訂重點產品有害物質限量要求標準,配套完善檢測方法及儀器性能評估、有害物質資訊傳遞及材料聲明、符合性評估規範等標準。
數碼化綠色化協同標準。聚焦資料中心、5G基地台等數碼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推動一批綠色資料中心、液冷、高效供電能供電等標準制修訂。圍繞重點產業領域「新一代資訊科技+綠色低碳」典型場景應用,推動制修訂一批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雲端運算、人工智慧、數碼孿生等新一代資訊科技在工業產品全生命週期階段的應用標準,支援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賦能核算核查、技術製程、監測評估、管理服務等領域標準。加速數碼化能碳管理、工業互聯網+綠色製造、數碼化賦能管理效率提升、智慧分析監測、綠色低碳技術驗證等領域標準發展。
四、標準提升更新行動
加速完善更新節能省水標準。著力推動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強制性能效標準制修訂,穩定提升重點用能產業能耗限額要求,持續提升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源效率水準。不斷擴大工業節能標準覆蓋範圍,加速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標準研製,推動能源效率評估、節能監察、節能診斷、設備運作管理、計量檢測等領域標準制修訂。加強取(用)水定額、節水型企業/園區、重點用水設備等工業節水標準研製,重點制定工業生產全流程節水及工業廢水循環、非常規水等利用標準,提升工業用水效率。
積極推動綠色製造標準迭代升級。加強綠色製造標準統籌規範,加速完成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等評估通則標準制修訂,持續完善重點產業綠色工廠建設指南,實現重點產業全覆蓋。研發典型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技術規範標準,持續完善綠色製造服務標準。
標準提升更新重點任務
工業節能標準。適時制修訂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資料中心等重點產業領域能耗限額標準,以及馬達、風扇、泵浦、壓縮機、工業鍋爐、資訊設備等重點產品能源效率等級標準。加快制修訂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餘能利用技術規範等標準。制修訂系統及設備的節能運轉、經濟運轉、系統最佳化等運轉維護類標準,以及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及管理、能源能效檢測、能量平衡測算、節能監控等計量及檢測類標準。針對重點產業領域,制修訂工業節能監察、節能診斷服務技術規範等標準,以及能源績效評估、節能技術評估、系統性評估、產品設備評估等能源效率評估類標準。
工業節水標準。重點推動工業節水及水效提升相關術語定義及分類、水計量器具、資料收集及分析、節水計算規則及方法、水質檢測方法等基礎通用標準制修訂。圍繞鋼鐵、石化工、紡織等傳統重點用水產業及光電、晶片、資料中心等新興用水產業,完善取(用)水定額、節水型企業/園區等標準,持續推進工業節水技術設備應用、製程流程優化、節水材料以及智慧水務、節水診斷、合約節水、水級標準電區監測
綠色製造標準。重點推廣綠色製造領域基本概念、技術、方法、管理和服務相關的術語和定義標準以及標誌標識等標準開發。加速制修訂綠色工廠評價通則、綠色工業園區評估通則、綠色供應鏈評估通則、綠色設計技術規範等通用標準,配套完善重點產業綠色工廠建設指南,同步推進綠色工廠評估分行業標準的迭代更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推進。完善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機制,加速籌建工業和資訊化部綠色低碳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揮工業和資訊化部綠色低碳標準化總體組指導和協調作用,以及標準化部委託機構、標準化技術組織等橋樑紐帶作用,調動各方積極性,強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建設。持續改善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分產業分領域制定標準圖譜,實施重點標準任務清單管理,指導和推動標準系統精準制修訂。
(二)加強政策協同。做好標準與規劃政策銜接,推動工業與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與相關規劃、產業政策等同步研究、部署、實施,加強先進綠色低碳技術標準轉換。鼓勵標準實施評估結果作為政策規劃落實的重要依據。鼓勵將綠色低碳標準納入檢驗檢測、政府採購、招標等活動,持續提升標準應用效能。鼓勵利用科學研究和產業化專案等加強對綠色低碳標準化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相關標準化工作。
(三)加強能力建構。強化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全生命週期管理,鼓勵建置面向產業、園區、企業等進行對標貫標培訓和標準化服務的標準化公共服務平台,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打造標準化應用典型標竿。鼓勵進行工業和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化交流活動,加強重大課題研究,推動解決關鍵共通性問題。加強工業與資訊化綠色低碳領域國際標準動態追蹤與分析,鼓勵進行標準化國際合作,推動國內先進標準的國際轉化,提升我國工業與資訊化綠色低碳標準的國際化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