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 关闭视窗
 
中国首批92名出版博士即将入校
发布日期:05/09/2025
消息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8月29日,出版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会在河南郑州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码出版博览会期间举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出版机构与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出版博士培养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我国新实行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出版」列入可授予博士学位的专业学位,标志着我国出版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层次。2024年10月,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10所高校获得了出版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会议由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下称教指委)秘书处、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河南大学出版学院承办。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教指委秘书长、南京大学金鑫荣教授介绍了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背景及授权点总体情况。各授权点及自审通过单位负责人分别就招生计画、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汇报。

会上,多位业界与学界专家发表重要观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认为,出版博士应具备四种核心能力:政治判断与领悟力、专业知识发现与提升力、跨界综合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强调出版工作意识形态属性强,需注重价值引领。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认为,业界需要的出版博士应具有扎实的非出版学科背景、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研究能力,业界可提供研究场景、岗位支持与实践指导。

教指委委员、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玉山建议,培养目标应进一步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出版意识形态属性,招生可优先考虑有行业经验者,课程设置需更突出出版本质与前沿方向。

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安伦提出要以历史为鉴,强调「打样」和「反哺」的重要性,首批培养单位应起好示范作用,同时未来博士人才也应反哺学界,推动学科持续发展。

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雷启立指出,出版博士培养应坚持品质第一,确保具备足够的支撑条件;可优先录取有出版经验者;课程设置应更宏观,要进一步明确成果认定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出版博士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服务国家重大策略需求,为中国出版业高品质发展储备高层次领军人才。

与会代表还围绕《出版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讨论稿)》展开了热烈讨论,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位标准、品质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教指委秘书处将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推动出版博士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据悉,2025年全国10家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点共招收了92名博士生。经过4年左右的时间,将努力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在出版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引领型、复合型、专家型未来领军人才,服务国家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本次工作会也将对加强出版学科建设、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视窗
网站地图 | 隐私保护条款 | 免责声明 | 辅助功能
©2006 The Hong Kong Printers Association 保留所有权利。
使用本网站即代表您同意使用条款。